机器轰鸣的现代化车间内,火红的铜液在百米长的生产线毫米的低氧光亮铜杆顺利下线——这条全球顶级的连铸连轧低氧光亮铜杆生产线余项核心指标均达世界顶级标准。在满足全疆线缆企业原材料需求的同时,推动新疆有色金属产业从“采选冶”向精深加工跃升。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到技术工艺问鼎世界顶级标准,低氧光亮铜杆折射着新疆产业发展的深刻变革。
202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两万亿元大关,达20534.0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演进为12.5∶39.6∶47.9,第三产业比重接近“半壁江山”。新疆以“三二一”产业结构,书写了边疆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壮阔答卷。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经济结构基本上处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体的阶段。1952年,新疆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7%,农业吸纳了94.1%的就业人口。第二、第三产业加起来占比还不到四成,第三产业尤为薄弱,占比仅为13.3%,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人民生活的不便——交通运输不畅,邮政通信网点稀少,市场商品匮乏,金融、家政、旅游等更是近乎空白。
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疆的工业企业大多分布在食品、纺织、皮革等轻工业部门中,基本没有重工业。经过70年的建设,新疆基本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石油化工为主导的行业门类比较齐全、产品丰富、更具特色且较为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2018年,规模以上非石油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1.8%,改变了新疆石油工业长期“一枝独秀”的格局,工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70年来,新疆服务业被深深打上现代化烙印,规模日益壮大,质量效益大幅提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1978—2018年,新疆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4%,高于GDP年均增速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年均增速2.5个百分点;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7%,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的比重;202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9826.23亿元,增加值比重为47.9%。
最近在网络爆火的“把老汉瓜带出新疆”可以诠释新疆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
老汉瓜,产自新疆多地,顾名思义就是牙口不好的老汉也能吃的瓜,因皮薄、汁多、绵软香甜备受群众青睐。但其皮薄易碎,不耐储存,长距离保鲜、运输难度大。这几年,新疆各地通过政策扶持、科学种植,使这种原本只在当地销售的土特产,走上了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的快车道。借助现代物流运输网络,如今,老汉瓜走出新疆已不是难事。
不止老汉瓜,刚采摘的新梅、香梨当天就能端上全国各地百姓餐桌;轻点鼠标,足不出户就能“买卖全国”……
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互联网+”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疆着力培育新型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及相关产业等服务产业,新兴服务业迅猛发展。如今,广袤的新疆大地上,网购提速“买卖全国”,现代物流“网罗”城乡,信息服务风起云涌。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疆内企业通过网上(第三方平台)销售实现零售额6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新疆本地消费者通过(第三方平台)网购实现零售额1194.6亿元。
从自治区成立之初农业占绝对主导的产业结构,到如今第三产业占据近“半壁江山”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背后是人民生活品质蒸蒸日上。三次产业的协同发展,正推动新疆经济向着更均衡、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石鑫)
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九游娱乐官方入口
本文为原创发表,并经本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